冲突是什么?
冲突就是矛盾表面化、分歧情绪化、情绪对立化。因此,当双方情绪对立的时候,就会导致感情用事。
(资料图)
在企业中,无论是上下级还是同级之间,原本都不存在冲突。而且刚开始一起工作时,也只是对一些问题有不同的观点、看法。
但是为什么问题会越来越多,造成冲突了呢?
我们先了解两个冲突产生的原因的例子。
一个旅游公司的总经理自述, 他曾把特别重要的任务交给一个下属 ,但是这个工作他没有办好,所以经理很生气, 反复质问了他三遍 ,他都没有回答,最后这个下属一气之下甩门而去。
然后他就自己成立了一个小的旅游公司,而着我经理对着干,经理特别想不明白,他怎么就那么恨自己呢?
第二个例子,是一位生产化工产品企业的经理。
一天,经理在职工更衣室发现有人抽烟,因为规定工作时间不能吸烟,那个人一看经理过来, 就赶紧把烟掐灭,并且对经理表示道歉 。
经理一番教育,对方也接受了批评,随后经理又说了一句:“ 你还是党员呢 。”
这时抽烟者开始不高兴了 ,反问道:“党员就不能抽烟了?” 经理觉得他不服管在顶嘴 ,又是一番教育,两人冲突不断升级。
最后告到上级那去后,居然发现大多数人都向着那个抽烟的,反而恨这个经理。
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冲突?我们不妨通过学习来看待一下这两件事情。
1、冲突的级别
第一级表现是瞪眼,从小眼、白眼到大眼、红眼; 第二级是动口,从轻声、中声、到重声、大声; 第三级就是动手了。从没有肢体接触到有肢体接触,最后到玩命。你死我活,最严重的情况就是同归于尽。这种以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的冲突根本不可调和。
在企业中,会面临的冲突基本处于前两个阶段,一般不会动手。
冲突的对象通常是表现为我和别人的冲突,但其实, 我们和别人的冲突背后是自我的冲突 。
就好像人都会有两个自我:一个声音在说应该这样,一个声音在说不应该这样,这是自我的冲突。
个人和别人的冲突,个人和自我的冲突,背后都有规律可循,我们要按照规律办事。天人合一的道理就是要认识、遵循和利用客观规律,按照客观规律办事,否则就会产生冲突。
2、冲突的起因
冲突的起因就是 信息不对称。
你了解的情况和别人了解的情况不一样时,每个人的观点就肯定会有差异。观点不一致,就容易相互不理解。
怎么会造成信息不对称呢?
由于每个人的知识、精力、经验、性格、习惯、级别、价值观、性别差异所致。同事之间会由于一致可以合作,但不一致可以使人成长,可以相互学习。
同时,我们要树立一个重要的观念:冲突不都是坏事,有利也有弊,因此我们要做的事情是趋利避害。
我们不妨先看看冲突的正面价值,再慢慢地深入分析它。
首先,冲突是亲密关系的开始。
两个人相处或一个团队相处,如果没有冲突,都是相互谦让不发生碰撞,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停留在某一个距离上。
如果要想有进一步的接触,就必然要有冲突,它是亲密关系、紧密合作的开始。由于有冲突,我们才能真正表明自己的立场,才能真正的开始了解对方。
因此, 冲突是表明个人立场和打造个人品牌的方式之一。
我们知道,凡是大有作为的人都是有鲜明个性的人。大家要注意,冲突并不都是坏事,冲突是团队人际关系的晴雨表。
在一个团队中,有没有保持一定的冲突,保持良性的冲突,还是让恶性的冲突无限的发展,可以预测这个团队还可以在一起工作多长时间。
看一个团队能不能坚持下去, 就看它的冲突的性质和对冲突的处理能力。
对于冲突要积极地发现,坦然地接受,深入地分析,最后化为财富。
对于良性冲突要保留、引导、扩大和利用。同时你能够保留的和引导的, 能够利用的都属于良性冲突 ,也可以说能够驾驭的冲突一般是良性冲突。
如何不让冲突扩大呢?
要让大家尽情地去表达。在团队中,要让大家觉得能够毫无顾忌,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,这才是一个健康的体系。 对于恶性冲突则应该是避免、缩小、化解和转移。
但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做。我们每个人通常很害怕冲突,由于害怕冲突就回避,可回避不等于解决了冲突。而且回避后,自己会进行负面猜测,会引起更大的冲突。
这是我们通常的思维模式。
回避、猜测、负面假设会引起更大的冲突。 然后再一次回避、再一次猜测、再一次负面假设,一直到不可调和为止。
但实际上,客观规律又是什么呢?一个团队通常都是在冲突中的动态平衡中存在的。
比如人、羊、狼和草,这四者是什么关系?
狼会吃羊,狼会伤人。因此狼最让人讨厌。但如果狼都被杀光,羊就可能繁殖过快过多,结果是草被羊和其它动物吃得太快, 最后造成的结果是草原的沙漠化 。
于是,羊就活不下去,没有了羊在草原上也呆不下去了。这样狼和羊的冲突也没有了,间接和草的冲突也没有了,整个草原都没有了,所以北京出现了沙尘暴。
我们常有一个错误的观点,就是要把冲突消灭干净 。
实际上,狼吃的也是老弱病残的羊,以及其它食草动物。由于狼的存在限制了食草动物的发展,使草原得到了保存,使人获益。 这个就是动态中的平衡 。
在企业中,凡是对结果负责的人,往往被认为是人际关系不好的人,常会引起冲突,有点像人群中的狼。
而人群中的羊呢?是那些比较听话的,不吭声的人。他们也不会有太大的作为。但通常被认为是应该受保护的弱者。
而这其中的草和人呢?应该完成的工作就是草,经理人就是人。
如果你要是把那些经常引起冲突的所谓“狼”统统干掉后,那些不太干事的“羊”,会把“草”糟蹋得一塌糊涂。当草(工作)没有了,职业经理人也就失去了生存的空间。
因此, 别指望一个团队会成为一个不再有冲突的团队,冲突将永远存在。
冲突的存在说明你们团队有生命力,代表着这个团队有创造力,同时说明有发展前途。 我们不是要消灭冲突,而是要提高驾驭冲突的能力。
1、建立调解机制
在团队中要建立正式或非正式的调解机制。
比如说,我作为一个管理人员,对于部下的要求是非常严格,有的时候严格到让下级有一点紧张。
我们公司有一位很有威信的大姐,她非常了解我的为人。有时候我对某个人特别严格要求,而且他不能理解我时,这位大姐就会跟他说:“你别看他表面上这么厉害,其实厚道的很,他真的是为你好。”
简单的一句话就产生了很好的沟通效果。
但有时第三方不是起到沟通作用,而是火上浇油。
比如有一次,我的一位部门经理批评了他的下级,下级正在思考:我怎么又挨批评了。
另一个部门经理跟他说:“这么点事情值得发这么大的脾气批评你吗?这不是欺负人吗?”结果这个员工第二天就提出了辞职了。
因此第三方的作用,在团队解决冲突的时候,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。 如果是火上浇油则加深矛盾,如果是讲明真正的出发点就会赢得对方理解。
有的上司对新来的员工要求十分严格。 新员工的接受程度有时常受第三者的一句话影响 。
这时,旁边有一个人对新员工说:“祝贺你,咱们经理有一个特点,他觉得有发展前途的员工,都严格要求他。如果他觉得你这个人根本没有长进,没有培养前途,就根本不搭理你了。
甚至有的员工没挨过批评,都去找经理问:”你是不是放弃我了?两个月来你都没有说过我了!” 可见,第三者的作用何其重要。
2、强化对结果负责的观念
现在国外一些企业引入了 首席问题官(CSO) 。我国基本上还没有。他是专门负责挖掘问题、分析问题、提出解决方案、监控、跟踪解决问题的高级管理人员。他们把冲突和问题当作宝藏来挖掘。这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。
还有一种方法叫做 内化市场机制 ,这将导致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变革。
一种做法是无底薪 ,完全根据个人的工作结果,打破一切年龄、性别、资历、学历的界限;
另一种做法是负债考核 ,因为一个企业能否生存,每天企业告诉员工,你欠企业多少钱。为什么?因为企业把相当多的固定资产的投入都要折合在你身上,你今天完成的工作首先是分担这些成本,然后才是你自己的收入。现在国内有的企业也开始运用负债考核这种机制。
这种机制为什么可以化解冲突呢? 这是在引导员工将注意力放在结果上。
企业和家庭的区别就在于,企业首先要追求结果好(绩效),然后追求感觉好,而家庭首先要追求感觉好,然后才是结果。
因此,企业要树立起对结果负责的观念,就能化解很多的冲突。
3、用团队的方法解决冲突
首先要知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BVR 。B是信念;V是价值观;R是行为准则。
每个人在职场中的BVR是和他的家庭环境、父母与沟通方式密切相关的。有时你就认为这是对的,而别人不认同(BVR不同),就会产生冲突。
冲突是以情绪的变化来表现的 。正确的理解情绪和处理情绪就是我们要有勇气面对冲突,有能力驾驭冲突的开始。
一项研究表明,我们中国人平均寿命是74岁,女性76岁,男性72岁。为什么男性比女性少活4年呢?因为女性经常会流泪。不单可以带走体内的毒素,还可以舒缓情绪。
因此,我们男性要长寿应该怎么办?想哭的时候就尽情地哭。为什么别人一哭,我们就劝?其实你是一看人家哭自己就心烦。但如果人家哭够了就舒服了,我们不应该剥夺人家的权利。
我们小时候,一发脾气(愤怒)就会遭到大人的呵斥。
但实际上, 一个民族有了愤怒的力量,才不会被别人欺辱 。否则,在别人欺负你时,只是一味退缩、忍让、失去了愤怒的力量,就无法保护自己的利益。因此愤怒是人非常有用的情绪。
有人说我从小就胆小,总认为这是最大的弱点。但事实上,不懂恐惧那才叫傻。 正因为你害怕,才懂得趋利避害,自我保护 。
我们的祖先遇到地震、火灾、海啸不懂得逃避。人类就不可能延续到今天。我们能生存到今天,要感谢恐惧,是这种情绪保护我们活到今天。
就像我们周末来参加培训,也是认识到职场的残酷,为了消除竞争的恐惧,才来提高自己的,不是吗?
焦虑则教你去做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,可以暂时放下不太重要的事情;焦虑会让你无法分心,让你无法同时完成几件事情。
真正的问题,是我们以前对情绪的看法是不对的。我们要想面对冲突,解决冲突,首先从心理的这个角度先解决一个问题。
就是我们正确的理解人类的情绪,我们只有真正的认识情绪,理解情绪的变化才是真正解决冲突的开始。
情绪没有好坏之分,只有效果不同。不能笼统的说发脾气是一件坏事。 如果这发一次火能让事情的结果很好,那这次火就发得及时 。
什么叫做情绪智力?
对于自己来说,就是了解自己的情绪,接受自己的情绪,控制自己的极端情绪的能力。
对于他人来说,理解他人的情绪,接受他人的情绪,陪伴他人的情绪,接受并且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。
我们要做情绪的主人, 当情绪变化的时候,其实就是发现冲突的开始 。冲突引起心理不舒服,而心理不舒服是给我们的一个信号:你的机会来了。观念和能力的突破常缘于情绪波动。观念和能力的提高也可能止于情绪波动。
为什么工作中有人进步快,有人进步慢呢?是能力的差别吗? 不是。事实上不是能力差,而关键是看你把能力用在了哪儿。
作为中层、基层管理人员,受到上级的批评甚至是误解,这种现象时有发生,你可能会眼泪汪汪、心情沉重,甚至夺门而出逃避冲突。
但是冲突就真的解决了吗?对你来说,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? 我这次事情没做好,下次要把事情做的漂漂亮亮的,让你逮不着茬。关键是要把能力用在这儿。
如果你把能力用在帮助你的上级改正缺点、错误上,那你99%都会失败。因为他能不能改,能不能提高领导艺术,不取决于你,而取决于他自己。
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?如果你不和他说话就相安无事,一旦说点什么事,就产生了冲突。
为什么沟通会产生冲突?
沟通是由表达、倾听和反馈构成的,这就形成了风险。
表达不清、别人是否理解、其反馈你是否可以接受,这都说不定。在反馈的时候,也许你需要放弃自己的观点,接受别人的观点,或者结果相反。
因此沟通是一种冒险,正好像“没说两句话,就崩溃了”。因此沟通时, 第一要有平等的心态,第二要有冒险的准备。
对于信息接受者来说,准备接收的内容往往少于对方准备发出的内容。你接收的内容再变成可理解的、可相信的、认同的、记得住的内容,这个过程是一个信息递减的过程。
在所有沟通中, 最容易引起冲突的就是做否定假设 。尤其是 对动机和情绪进行否定假设 ,是引起沟通不畅的重要原因。对任何事情,哪怕是件小事,也不可以作太主观的假设。
我们都希望员工把工作做好,可是没做好时,你是否进行了否定假设?而且由于你的否定假设,很可能误会他人,造成冲突。
比如总经理掌握着你的工资,提升,奖金发放。他一高兴可能就给你多发点。人们往往就会想,何必总说那些不好的问题让他生气呢?所以总经理跟董事长那里,听到的总是好消息比较多。
你再想象一下,在一棵大树上面爬满了猴子,那个猴王在最高端,它往下一看时,都是笑脸。而底下的猴子从下往上看则恰恰相反。
因此,避免和解决冲突,并不是要消灭不同的情绪。
开车的都知道警察一向你敬礼,你就该干什么了。中国司机最怕警察给自己敬礼。
但当你去到巴黎时,警察也会给你敬礼。你可能会慌慌张张地掏出驾照。而且这个警察后面还跟着一大堆拿着相机和话筒的记者。
但警察说:“先生,您很了不起。您系安全带了,小孩儿也系了,您实在是模范驾驶员。为了感谢您,我们为您准备了小礼物。”
警察应该罚那些在路上不遵守交规的人,但同时也要奖励守规矩的驾车人。这种激励效果非常好。
1、否定人是制造冲突的根本原因
如果你给部下打电话,他没有接,你怎么问他呢?
如果你问:我给你打电话,你为什么不接?这是质问的口气,对方心里一定很不好受。如果你用客观的问法:我给你打电话没人接……这就比较好,对方会感觉这是不争的事实。
对下属,对同事最好的办法是肯定对方,而非处处否定。我们作为管理者,首先要学会“说话”。如何说得让人爱听,即使是说教他人也能让人心悦诚服。
2、表扬优点和批评缺点
表扬优点是发现和欣赏,批评缺点应该是允许和接受; 表扬优点不能太具体,而批评缺点一定要具体; 表扬优点对事又对人,批评缺点对事不对人。而很多冲突都是因为批评太泛泛而造成的。
比如你对工作没有责任心; 你对顾客太冷落; 对企业根本就没有忠诚感。这样说,你一下子就否定了他以往的努力和成绩。因此,你要告诉他,你这项工作没有达到要求,批评人一定要具体。
对于大家都容易犯的错误,当面批评的效果更好。但是要对事不对人。如果这种错误只有他自己犯了,或者是他初犯,还是单独批评比较好。
标签: